2025年8月30日,第四届郑永廷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中山大学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山大学郑永廷教育基金会、武汉大学广州校友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分会联合主办,来自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河海大学等30余所高校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学术传承与学科发展。
开幕式:缅怀学者风范,共绘学科蓝图
开幕式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郑永廷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仕民主持。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成飞教授,武汉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骆郁廷教授,广州市中大情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阎华伟博士,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陈有志等出席并分别发表致辞。
沈成飞在致辞中指出,郑永廷教授是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思想政治教育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创始人之一,为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强调,郑永廷教授始终坚守党的教育事业,深受师生敬重与爱戴,其学术思想与治学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宝贵财富。同时,沈成飞介绍了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平台搭建及办学理念等方面的成果,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感谢,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骆郁廷结合自身经历,深情追忆了受郑永廷教授教诲与关怀的往事。他以“勇于应对困难挑战、自觉担当学术使命、把准学术发展优势”这“三条锦囊妙计”为核心,分享了郑永廷教授在其学术成长不同阶段的关键指引,呼吁全体学者继承郑永廷教授遗志,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现高质量发展。
致辞环节后,广州市中大情教育基金会与郑永廷教育基金会举行捐赠签约仪式。广州市中大情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阎华伟博士与郑永廷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仕民共同签署捐赠合同。
阎华伟博士与王仕民发言表示,郑永廷教授以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及对学生的深切关爱,成为学子成长路上的“灯塔”,既引领学术创新方向,又照亮学子前行之路。其理念与基金会“情系教育、反哺母校、助力成长”的初心高度契合。此次捐赠旨在致敬郑永廷教授,延续其立德树人事业与治学精神,期待“中大情”与郑永廷教授教育精神深度融合,为中山大学育人事业添砖加瓦,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陈有志在讲话中提到,郑永廷教授长期深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科研一线,为学科创立与发展倾注毕生心血。他提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学理层面深化发展,需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坚守理论自觉,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规律的研究;二是强化体系意识,推动学科内部各理论模块协同创新;三是提升实践品格,让学术研究始终回应时代课题。
学术研讨:深耕思想精髓,探索学科新路径
研讨会主体环节分为主旨报告与主题发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郑永廷教授学术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展开深入交流,碰撞思想火花。
上半场
上半场主旨报告由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静教授主持。
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以《郑永廷:从政治动员到社会动员》为题,系统梳理了郑永廷教授“社会动员”理论的学术渊源、核心内涵与主要内容,指出该理论是对“政治动员”的深化与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石书臣教授从主导性、坚定性、系统性、贯通性、严谨性、实践性、发展性、独特性八个维度,深入剖析郑永廷教授学术思想的鲜明特点,强调需加强对其学术思想的学习与研究,接续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中山大学李辉教授结合思想政治工作“顶天立地”的发展逻辑,以“入主流”为主线,系统论述了郑永廷学术思想的价值主导性。
南昌大学郑志发教授回顾了郑永廷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初创、设立与繁荣阶段的突出贡献,阐释其勇于担当治学精神背后的责任、使命与文化动因,呼吁学者们继承并发扬这一宝贵精神。
河南师范大学聂立清教授总结了郑永廷教授在意识形态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结合自身研究实践从主导视角、认同视角、生活化视角提出意识形态研究的三维路径,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同济大学廖小琴教授深入解读了郑永廷教授精神生活理论的核心内容、时代价值与推进方向,分享了个人学术见解并表示将沿此研究方向持续探索。
华东师范大学张艳新副教授聚焦“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这一根本性课题,深刻阐释了郑永廷教授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多元一体”思想的重要理论观点与学术价值,为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提供重要启发。
下半场
下半场主题发言由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海波教授主持。
广东食品药品学院张梅花教授以《主导性与多样性:郑永廷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规律的思想阐释》为题,她结合思政课教学经历,提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需兼具“掌舵人”的方向把控力与“创新者”的实践突破力。
广东工业大学郭娟娟博士结合研究实践,深入探讨郑永廷教授关于人的发展的学术观点与时代价值。广州职业技术大学曹群教授结合亲身经历,生动分享了郑永廷教授指导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理念与实践,展现了其教育思想的实践价值。
暨南大学江传月教授围绕“学者如何选定研究主题”,解读了郑永廷学术思想的实践启示,为学者们进行选题提供方法论指导。
华南理工大学张国启教授以郑永廷教授“期望值攀升”观点为切入点,分析了情绪价值期望值攀升综合性引导的生成条件、呈现样态与实践路径。
南宁师范大学曾令辉教授系统梳理了郑永廷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历程、内容特点与学术贡献,指出其在不同时期始终致力于破解方法论难题,探索契合时代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富有实效性的方法论体系。
中山大学王仕民教授解读了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体系构建、核心框架与时代创新,并结合素质教育、技术与人文平衡、文化冲突解决、当代教育应用等维度,探讨了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方向与实践价值。
华中师范大学万美容教授回顾了前三届郑永廷学术思想研讨会的主题,阐释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广东药科大学朱白薇教授动情讲述郑永廷教授在学术研究中的温度与人格魅力,展现了郑教授崇高的学者风范。
暨南大学程京武教授解读了郑永廷教授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视野研究的核心观点。
弘仁书院柳恩铭教授阐释了郑永廷教授学术思想中蕴含的开放格局与包容精神。
赣南师范大学胡梅花副教授从“坚定的政治品格、高度的学术自觉、持续的创新探索、崇高的学术理想”四个方面,分析了郑永廷先生学术思想的向度研究。
闭幕式:总结成果经验,凝聚发展共识
大会闭幕式由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国启教授主持。中山大学李辉教授作大会总结。李辉指出,本次研讨会主题鲜明、聚焦核心问题、交流充分,取得了两大成果:一是围绕“追思、反思、慎思”深化学术研讨,传承郑永廷教授学术精神;二是围绕“品质、品位、品格”明确主题方向,为学科发展凝聚共识。此次会议既承续了学术基因,也为后续研究拓展了更大空间。李辉强调,郑永廷教授是有坚定信仰、开阔视野与人格魅力的学者,纪念他的最好方式就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新力量。
最后,郑永廷教授夫人汪桂姣教授发言。她深情追忆了与郑永廷教授的伉俪情深,并谈到郑永廷教授秉持刚毅坚卓、自强不息的品格,将毕生心血投入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她对与会学者接续推进郑永廷教授未竟事业感到欣慰,期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持续进步、更上台阶,并向会议主办方及全体与会人员致以诚挚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