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座论坛

讲座论坛

学术交流 丨 “‘老城市新活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广州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2025-10-24

  2025年9月26日,由中山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办,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中山大学)联合承办的“‘老城市新活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广州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南校园举行。广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一级巡视员曾伟玉、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妍、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陈有志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省内十余所高校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交流。

  刘妍在致辞中对莅临研讨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师生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传播与教学的传统。陈有志介绍了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等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

 

  

会议现场

 

  一、主题发言

  本次研讨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大城市建设目标,设有主题发言和互动研讨两大环节。主题发言环节由中山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青马基地主任李辉主持。

  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青马基地主任唐土红作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特点及原创性贡献》的主题发言。他系统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并提出该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创新性发展,为世界城市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广州市委政研室(市活力办)副主任王文琦作了《老城市新活力: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的广州范式》的主题发言。他指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州的重大使命任务,随后介绍了广州在此方面的实际成效并总结了实践经验。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广州国际城市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叶林作了《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与广州城市治理创新》的主题发言。他总结概括了当前超大城市治理的现状和面临的四大挑战并提出了加大治理投入、加强统筹协调等建设性思路。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青马基地主任解丽霞作了《文化新质生产力提升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的路径选择》的主题发言。她认为广州在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培育、生产资料创造、生产对象涌现等方面成效显著。

  广州市海珠区副区长陈宇作了《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的主题发言。陈宇介绍了海珠区在打造奋进、魅力、宜商、开放海珠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展望了“人工智能+城市”的发展蓝图。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双聘教授,青马基地主任詹小美作了《城市文明的广州特色与未来建构》的主题发言。她总结了广州开放、包容、务实的城市文明特色,并强调未来的广州城市文明建构需从高质量发展夯实经济根基、以人民城市理念完善社会等多个维度系统推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青马基地主任谢迪斌作了《人工智能赋能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理念与路径》的主题发言。他认为,“老城市新活力”要求广州在历史文化保护中实现现代化转型。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胡国胜作了《超大城市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路径思考》的主题发言。他指出新兴领域党建覆盖难的问题是新时代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课题,并提出了加强新时代基层党建的实践构想。

 

  二、互动研讨

  互动研讨环节由南方医科大学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院院长、青马基地主任任映红主持,9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青马基地主任揭晓阐释数字技术对城市韧性生成逻辑、风险与路径的重塑;广州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青马基地主任曹群分享“政协文史 + 思政” 建设经验;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青马基地主任吴阳松从多维度阐释广州现代化人民城市形象的叙事创新;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黄瑜提出“微改造”需重文脉传承以实现城市形神兼备;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吴继飞建议以服务业现代化培育新城市文化活力品牌;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曾长隽探讨数字时代超大城市治理服务民生问题;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董凌波分析红色文化在广州老旧城区改造中的价值及应用路径;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徐丽葵提出广州历史建筑保护传承创新路径;广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胡思遥针对老城区文化资源活化困境提对策。

 

  

参会人员合影

 

  本次研讨会为广州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交流和思想碰撞平台,展现了广州在推进老城市焕发新活力方面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