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座论坛

讲座论坛

大社科讲坛第23期回顾 | “党的文化领导权”:历史沿革、思想进程、实践成效
发布时间:2025-10-25

  2025年9月26日,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山大学社会科学学部联合主办的“大社科讲坛·跨界视野”第23期于文科楼310会议室举行,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高校思政课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杨凤城教授,作题为《“党的文化领导权”:历史沿革、思想进程、实践成效》的学术讲座。

 

 

  本次讲座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胡雪莲主持,中山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高定国教授出席并致辞。高定国教授说,中山大学社会科学学部由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心理学系、新闻传播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体育部、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等10个院系单位组成,设置有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办的五大系列学术活动中,“大社科讲坛:跨界视野”系列,旨在汇聚社会科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分享研究成果、经验、见解,推动跨学科深度交流对话,此次系第23期,热烈欢迎杨凤城教授主讲。

  杨凤城教授首先讲到,“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目前学界大多从理论层面探讨“党的文化领导权”,关注其出台背景、价值意蕴、思想内涵,从历史维度上进行的探讨相对较少。他认为,从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视角出发,对“党的文化领导权”进行思想史梳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他接着对“文化领导权”概念进行辨析,厘清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概念和葛兰西广为人知的“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概念在背景、内涵、指向上都存在重大区别,强调需把握二者不同的时代语境和理论任务。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主题实际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全过程,革命时期主要是争夺文化领导权,新中国成立后则是建立和巩固文化领导权。改革开放以后,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所带来的思想活跃、观念碰撞和文化交流交锋交融深刻影响了我国文化格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由“绝对主导”转变为“相对主导”,党的文化领导权面临严峻考验,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逐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关键议题。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这一重大命题。

  改革开放初期,在实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新条件之下,人们开始重新认识西方社会,发现其生产力发达、文化生活丰富多样的一面,与过去一段时间的认知形成鲜明对比。在大力推进物质经济建设、倡导解放思想的背景下,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通过强调有“左”反“左”、有右反右、正本清源的方针,提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并调整文化建设的某些深层理念等,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邓小平后来对此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理论、思想、文化领域”,对于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薄弱是过去十年最大的失误”。

  此后在领导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在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方面形成一系列新的认识,例如,强调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主导权和领导权;提出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多元中立主导”,“只有更好地占领市场,才能更多地占领阵地”等富有时代特色的认知。此过程中,党的领导人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寻求各类文化的共生共存,既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又坚持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旋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有效把握信息时代对思想文化的形塑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全面领导,这是习近平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命题的重要背景。立足于新时代,以问题意识为引领,围绕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习近平总书记形成系统而成熟的理论,针对过往存在一些模糊认识的问题,重申强调党管媒体、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互联网内容平台。在实践成效方面,新时代思想文化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有目共睹,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风貌更加奋发昂扬。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带来了文化强国建设的新气象,开启了新阶段。

 

  

  胡雪莲教授在总结中说,杨凤城教授的演讲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治国方略的高度出发,梳理党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新时代取得的实践成效,尤其是将原著原文作为文本放回具体历史情境中进行科学解读,使全部内容既有高度又有实据,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研究树立了典范,有力回应了中山大学大社科讲坛旨在拓展跨界视野、加强学科沟通对话的主旨。随后,杨凤城教授与现场师生展开热烈互动,讲座在意犹未尽的不舍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