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下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道路与文明发展论坛”系列讲座第一百二十二期于中山大学南校园文科楼310会议室举办。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主任刘红凛教授作题为《制度优势的实践及实现机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成飞教授主持。
会议现场
刘红凛指出,党建研究必须有问题意识,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应围绕“党建八问”不断深入探析。因此,研究“制度优势”主题,就是要思考制度优势是什么、何以成、何以能、如何转化为制度效能等问题。
刘红凛提出,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在世界政党格局中具有独特地位。我国的制度优势是以国体政体为基石建立起来的,其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认为,现代国家的差别在于政党制度的不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协商民主是我们党的独特制度优势。
论及党的领导和党的执政的关系时,刘红凛提出,必须依靠“党的领导”与“党的执政”双轮驱动,一方面用党的领导密切联系群众,得到人民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党的执政讲监督、讲管理、讲效率。他强调,党的领导并非一劳永逸,要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党的领导地位。
刘红凛指出,党的领导是党史和党建研究融合的重要结合点,党的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效能的具体路径是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其中群众路线具有更基础作用。运用好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对于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具有深远意义。
沈成飞向刘红凛致以衷心感谢,并对讲座进行总结。他表示,本次讲座以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宽阔的研究视野为基础,由强烈的问题意识所牵引,呈现了从发现和提出真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党建研究思路,给在场师生以深刻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