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座论坛

讲座论坛

学术交流|王树荫教授主讲“中国道路与文明发展论坛”系列讲座第一百二十三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5-11-25

11月6日,第一百二十三期“中国道路与文明发展论坛”系列讲座于中山大学南校园文科楼410会议室举行。北京师范大学王树荫教授作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的学术讲座,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浩教授主持讲座。

王树荫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历史定位和体系构成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我们应当如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他指出,体系化学理化是新马工程、学术界最重要的课题,它包含标识性概念、原创性思想观点和原理性理论成果三个方面。

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定位问题,王树荫提出要用辩证的思维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定位,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性。王树荫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三次飞跃为例,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继承性、阶段性、接续性和创新性。

在谈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构成时,王树荫指出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同时,王树荫也阐述了“理论创新”与“理论创造”的区别,指出后者的贡献性更大、原创性部分更多。

自由提问环节中,王树荫根据老师、同学们的问题,解释了体系化与学理化的区别,以及学理化与理论的“理”的区别。王树荫指出,体系化是目标和要求,学理化是为体系化服务的,体系化是学理化的结果,学理化是体系化的方法。同时,学理化的“理”是道理的“理”、哲理的“理”,它和理论的“理”含义不同。大家围绕讲座的内容进行了深入、坦诚的交流。讲座在热烈融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