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研马信马,不负韶华 ——中大马院举行2020年经典著作赠予仪式
发布时间:2020-11-19

20201119日下午,“研马信马 不负韶华”2020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经典著作赠予仪式于南校园学人馆顺利举行。仪式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进平教授主持,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陈晋,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第二研究部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卢洁出席,哲学系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徐俊忠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100余人参与仪式。

 

赠予仪式在雄浑豪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拉开序幕。林进平主持仪式时说,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向每名新入学的研究生赠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目的是鼓励、引导研究生通过研读经典,不断夯实理论基础,养成理论自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做合格的马克思主义学问家和教育家;自觉传承中山大学的红色基因,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做到“研马信马,不负韶华”。

 

陈晋致辞时,充分肯定了中大马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创新形式。他指出,举办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赠予仪式代表了中大马院的学生培养理念,即从读原著原文抓起,夯实同学们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修养,以此确立青年的思想根基和信仰根基。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加强经典著作学习研修,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品位,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徐俊忠致辞时阐释了赠书仪式的意义。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向研究生赠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代表了学院的人才培养态度和对新生们的期待,“真懂”、“真信”从“真学”开始,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研读经典,扎实专业知识。

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邹志鹏代表全体新生发言,表示马院学生应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真学”、“真懂”、“真研”、“真行”,潜心学术,不负期许。

 

随后,陈晋、卢洁、徐俊忠向学生代表赠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些经典著作从教授们的手中递向代表学生手中,既传递了学校、学院对学生们殷殷期许,也代表了师生之间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精神的传承。

最后,陈晋应邀作《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专题报告。他从毛泽东的外号“毛奇”娓娓展开,为在场师生讲述了毛泽东的读书故事及其启示,强调马院学生应以毛泽东为读书的榜样,学习毛泽东读书方法与精神,潜心向学。

陈晋首先介绍了毛泽东的读书状态。他认为,很多人把读书作为工具、敲门砖,这样的读书是可有可无的,而毛泽东的读书“别无选择”,毛泽东早已将读书作为其生活常态。毛泽东的阅读半径包含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自然科学、历史等十一大类,其阅读重点在于马列著作、哲学著作和历史著作。毛泽东广博的阅读半径决定了他的知识半径和思维半径,最终转化为毛泽东的实践半径。除此之外,毛泽东读书既偏又深,“活到老、读到死”的精神贯穿了他的读书生涯,这样的读书层次是大部分人难以企及的。

陈晋阐述了毛泽东的读书方法与精神,认为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给予了当代人许多读书启示。第一,一本有用的好书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应反复读,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的工作需要中读同一本书,发现和感悟是不一样的;第二,围绕同一件事、同一理论的书,要读不同的书,要读不同版本、不同学术背景的书;第三,要善于读反面的东西,“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第四,不能一个人闷头读书,要进行讨论式阅读;第五,“要本本,不要本本主义”,为实践而读书,不要为读书而读书,以求实现酷爱读书、读而有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

最后,陈晋回溯了毛泽东的阅读历程,阐述了毛泽东的读书与其政治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毛泽东通过比较阅读四类“奇书”,即文史典籍、睁眼看世界的著作、新文化运动后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著作和马克思主义著作,来寻找主义、真理和中国道路,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并且基于对真理的执著和自信,坚定不移地带领中国共产党走向新民主主义胜利: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作为宣传家和实践家来展开阅读;延安时期为毛泽东的阅读高峰,他完成了军事领域和政治领域的知识扩充,为成为一代领袖打下基础……由此可见,毛泽东的读书与他关于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息息相关。

在《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专题报告中,陈晋告诫马院学生读书“要选好书”。马克思主义学院连续两年举行经典著作赠予仪式,正是为了“通过有计划、有重点地研读原著,从根本上了解和信服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在继承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