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要闻速递|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2021级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招生专题宣讲会
发布时间:2023-05-08

       为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招生工作,培养扎根中国大地、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2023年5月4日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文科楼310会议室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招生专题宣讲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陈有志、院长林进平教授、副院长沈成飞教授、党委副书记郭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课程教研室主任方珏副教授与学院教师代表、教务部相关负责人及线上线下共计40余名学生参加本次宣讲会,会议由沈成飞教授主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2023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招生宣讲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陈有志立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他表示中山大学党委领导班子一直高度重视和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制定出台系列政策和文件,成立了中山大学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领导小组。他希望与会学生能够应社会所需和时代所需,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积极报考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陈有志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进平教授强调,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坐住板凳,把学问做好、做深、做实。他对与会学生提出三个方面的期待:第一,要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读上下苦功夫;第二,要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夯实历史学素养;第三,要增强对待马克思理论专业的忠诚态度,在实践中厚植情怀,做到既“上得去”,又“下得来”。所谓“上得去”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应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理论眼光,把学问做深;所谓“下得来”是指学生应该真正扎根中国大地做学问,增强自身调查研究的本领能力,真正关切现实问题,把学问做真。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进平教授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成飞教授对学院整体情况和学院招生情况进行介绍。他指出,自1924年建校以来,中山大学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传播的重要阵地之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革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革命”的优秀学子。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被评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当前全国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理论宣传重镇,在校内主要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教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工作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采取“立交桥”式的本科招生模式,立志于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打造扎根中国大地、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成飞教授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郭燕对学院“第二课堂”的相关活动进行介绍。她指出,一方面,为深化学理研究,学院积极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多次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和讲座,为学院师生提供与高层次学者交流对话的机会搭建平台;另一方面,为加强实践素养,学院积极举办系列活动,如组建博士生宣讲团、组织微党课创作比赛、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郭燕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课程教研室主任方珏副教授指出,正是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跨学科人才优势,学院才得以实现对不同学科人才的融通培养。她相信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可以在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中培养出宽广的理论视野和开放的国际眼光,成长为兼具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的创新型人才。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课程教研室主任方珏副教授

 

       教师代表王思霓助理教授刘勇助理教授从个人成长和学术发展两个方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的情况,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队伍的交叉学科优势,鼓励与会同学积极申请就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王思霓

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刘勇

 

       2020级本科生代表梁源楠2019级本科生代表唐帅分别分享了自己就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以来的学习体会和收获,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期间收获颇丰,在学院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实现了个人的成长,鼓励有意向的同学积极申请报考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

 

2020级本科生代表梁源楠

2019级本科生代表唐帅

 

       教务部林莉莉老师陈海华老师详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招生选拔工作的具体流程、选拔程序和时间节点,鼓励与会学生积极报考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

       在自由提问环节,与会同学踊跃发言,就报名条件、申请流程、选拔程序等问题同各位老师进行交流,与会领导和老师就具体问题进行逐一解答。

 

与会师生进行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