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要闻速递 | 我校召开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学习座谈会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备课会
发布时间:2024-03-24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为进一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2024年3月16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周年之际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中山大学)在中山大学举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学习座谈会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备课会来自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广州中山大学附属小学、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珠海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珠海中山大学附属小学等大中小共十三所学校思政课教师代表三十余人齐聚一堂中山大学副校长刘济科教授、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帆教授出席备课会

  

  

  “3·18”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学习座谈会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备课会现场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进平教授主持会议

  

  王帆副书记在致辞对进一步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出了三点意见。他指出,一是要坚守政治立场,自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和引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立足于思政课的政治性属性,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进一步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取得更扎实教育成效。二是要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强化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合力形成大小中学教学科研之间的互相促进互相融合真正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道理;形成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团队内外之间共建共享的合力形成同学段思政课教学接力、协同作战的局面。三是要要坚定树人根本,不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加快信息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步伐,切实将现代信息技术转化为推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动能;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以扎实的调查研究为基础,聚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争取形成有影响的成果。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帆教授致辞

  

  在辅导报告环节,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名师(教师)工作室共建项目负责人、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辉教授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在逻辑》为题,对中小学教育应试取向与大学教育就业去向之间的现实分歧问题展开思考,进一步明确了坚持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强调党在贯通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中的关键作用,分析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把握的内在逻辑。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名师(教师)工作室共建项目负责人、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詹小美教授对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内容、队伍存在的复杂挑战进行了分析,强调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重要意义,提出科学灌输论,认为教育不能强罐倒灌乱灌,并提出了四点应对策略。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辉教授作辅导报告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詹小美教授作辅导报告

  

  实践交流环节,来自广州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广州中山大学附属小学、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珠海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珠海中山大学附属小学、中山东区朗晴小学、广州大同中学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惠州一中和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围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交流

  

  刘济科副校长在工作部署指出本次备课会是理论与实践互促、学术与教学相长、不同学段教师的教育智慧共享的有益实践,要把这次备课会上得到的启发带回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堂。一是要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打造中大品牌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优质课堂、精品课程和资源,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是我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的核心要务。二是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立足民族复兴的长远大计和社会全域参与的时代格局,来培养人、塑造人、成就人。三是要继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用心用情带领好这支队伍。

  

  

  中山大学副校长刘济科教授作工作部署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中山大学将继续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牵头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立足办学优势,协同大中小学合力,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难题,做出有价值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