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学术交流 |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党的创新理论与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暨青年教师学术沙龙
发布时间:2025-05-28

  2025年5月24日上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创新理论与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暨第20期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在文科楼310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承办,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高贺教授,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晓晖教授,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吴阳松教授,《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副研究员曾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编辑李青青,《治理研究》编辑部编辑张震,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浩教授,罗嗣亮教授、石德金教授、何旗副教授、吴继飞副教授以及青年教师共30余人参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罗嗣亮教授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

 

  张浩向来访专家学者致欢迎辞,并对学院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情况进行介绍。我院唐扬助理教授、王思霓助理教授、徐旖瑶助理教授分别作学术报告。

 

  唐扬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体系化建构》为题,分析了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理论定位、理论化演进脉络,体系化诉求、体系化构建框架及学理化体系化建构路径。王高贺肯定了文章选题的新颖性与逻辑的清晰性,针对遣词规范提出了优化建议。曾亮强调了党史党建文章措辞的重要性,并对文章措辞提出了修改意见。何旗就提升文章语言的严谨性补充了相关建议。

 

  王思霓以《国有企业赋能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逻辑与路径》为题,对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国有企业赋能作用的理论基础、国有企业赋能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功能再定位等方面进行阐述。孙晓晖从概念界定、选题聚焦、论证效力、问题意识、行文结构、参考文献等方面提出了详尽意见。张震指出本文选题新颖、调研充分,并从学科规范、层次架构、研究方法、文字表达等方面提出建议。吴继飞建议提高本文题目与内容的契合度,凸显文章的独特性。

 

  徐旖瑶以《数字赋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凝聚社会共识的机制研究》为题,汇报了文章的选题由来、核心命题、思路框架与不足之处。吴阳松从文章框架、问题意识、行文逻辑、理论框架、语言表达和对策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李青青针对文章形式补充了修改意见。石德金针对文章的逻辑分析、落脚点以及观点表述等提出建议。

 

  罗嗣亮向与会专家学者致以衷心感谢。他表示,这次学术研讨会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报告人和点评人都是年轻学者,为会议增添了蓬勃的学术活力;二是选题聚焦前沿问题,贴合现实需求;三是学术交流深入,思想碰撞激烈,期望未来和大家开展更多学术交流活动,共同助力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发展。

 

  研讨会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