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要闻速递 | 我院举办“在批判与建构之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回响与当代启示”学术研讨会暨青年教师学术沙龙
发布时间:2025-06-29

  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守正创新与当代发展,2025年6月27日上午,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承办的“在批判与建构之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回响与当代启示” 学术研讨会暨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在文科楼310室举办。本次会议由赖锐副教授主持。

    

会议现场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浩教授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王宁助理教授以《批判理论整合精神分析的两种进路:重思“弗洛姆-马尔库塞之争”》为题,认为法兰克福学派不仅深化了对社会控制和压抑以及人的异化的认识和批判,也为社会批判理论找到一条思维和方法上的出路。方珏教授认为文章弥补了国内相关研究,并从理论深度等四个方面给予优化建议。

   

  李婷婷助理教授以《阿伦特论自我的良知和政治判断——兼论批判性思考在道德和政治中的作用》为题,具体分析道德与政治作用下的良知和政治判断。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文贤庆建议精简题目和优化结构。中山大学哲学系特聘副研究员卢俊豪建议文章精简关键词的运用。

   

  康雅琼助理教授以《算法无意识:数字资本主义中的欲望殖民与解放路径》为题,通过揭示“算法无意识”在数字资本主义社会中实施的新型殖民形态,彰显出马克思主义欲望批判理论在现代的解释力和批判力。《理论探讨》编辑侯冬梅从概念界定等角度提出文章完善建议。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涂良川教授就文章的整体架构、思想主题等给予修改建议。

   

  辛海风助理教授以《科学社会主义何以“科学”——马克思对蒲鲁东理论立场的认识及其嬗变》为题,指出马克思对蒲鲁东理论立场多元性的持续追踪和批判使其坚定了无产阶级立场,使科学社会主义之为“科学”。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建青教授认为文章要进一步优化架构,加强对语言细节的考证。夏银平教授对文章的写作文风、历史背景进行阐释并给予修改参考。

   

  张浩感谢专家学者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希望四位青年教师在会后充分吸纳建议修改论文。至此,本次沙龙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