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我们都是收信人!
发布时间:2025-07-07

 

 

  中山大学具有悠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和研究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别是华南地区传播与实践的重要基地。建校之初,李达、王亚南等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就与中大结下不解之缘。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山大学更是全国率先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院校之一。学校党委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学科建设,新时代以来,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秉承“传道明理、立德树人”的院训精神,着力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顺利入选全国重点马院,学科实力不断增强。

 

图片

   

  中山大学进入新的百年征程,强化理论武装、传播党的声音仍然是学校责无旁贷的重要使命。近日,由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联合主办,中山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会(下称“学习会”)承办的“湾区汇青声 联讲启新程——首届广东省重点马院青年学子联学联讲”活动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举办。

 

图片

  联学联讲活动现场

   

  来自10所广东省首批重点马院的师生齐聚一堂,开展理论宣讲及交流,这是中山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统筹协调优势资源,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搭建理论交流平台做出的一项扎实举措。活动得到各校马院大力支持,师生们“以讲促学、讲学相长”,以青春之声传递信仰之力,以湾区之窗展现中国之治,共同书写思政育人的崭新篇章

 

图片

  博士生廖亮在活动中进行宣讲

   

  参与了联学联讲的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廖亮表示:“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贴近青年的特点,以青春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语言,面向校内外广大群众诠释党的创新理论,持续推动理论的大众化、通俗化,让大家愿意听、听得懂、有收获。在宣讲的过程中,努力做到以科学理论引领青年,以红色精神感染青年,团结凝聚广大青年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郭燕看来,青年是理论传播最具活力的主体,高校是理论创新最活跃的阵地。本次活动是广东省10家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首次联合开展的青年学子理论宣讲实践。所以在策划之初,“学习会”的同学就把这场活动定位为一次面向未来的机制探索,期待搭建一个湾区青年之间持续交流合作的新平台新起点,构建“湾区协同、青年先行”的理论传播新格局,形成“内容共建、资源共享、品牌共育”的湾区理论宣讲新生态。

   

   

  中大马院有一群热爱“学习”的学生

   

   

   

  中山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会于2017年10月成立,是在中大马院指导下专门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宣传阐释和实践的学生理论社团。社团从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多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论坛活动,在党的创新理论学理化、体系化、时代化、大众化、青年化阐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片

  “学习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团队以理论学习为基础,长期举办“研马信马,不负韶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列研读会,邀请校内外多学科专家学者与会畅谈,强化经典学习实效。研读会吸引了来自全校10余个不同院系师生踊跃参与,形成了共计90000余字的经典著作问答文字稿,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助力青年夯实理论基础。

 

图片

  马克思主义学院同学们制作的微党课视频

   

  “学习会”连续举办大学生讲思政课评选展示活动,让更多青年为党的创新理论播种发声,以青年话语为纽带激发思想育人活力。在“学习会”的带动之下,同学们累计制作了近百个契合时代特征和青年话语体系特色的微党课视频,在校内媒体、南方杂志、学习强国等平台展播,着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青年人的心田。

 

图片

  “学习会”博士生宣讲团部分课程表

   

  “学习会”还团结了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扎实、宣讲能力突出的优秀博士生,组建起博士生宣讲团,为校内外青年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铺路搭桥。自2022年成立以来,宣讲团已面向校内外80余个单位、近10000名师生,开展了120余场理论宣讲,并持续优化宣讲内容,满足受众需求。

 

图片

  “学习会”同学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会”的同学们以扎根中国大地为导向,在学院指导下,面向改革开放最前沿,面向基层治理大熔炉,面向文化传承新使命,形成“红色印记”“走读中国”“经世力行”三线齐进的实践育人体系,不断提升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与创造力。大家在川西、湘潭、粤北等地开展红色实践活动,浸润式重温革命精神;与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合作,携手校外单位合作搭建实践平台,开展“红棉荣军”宣讲团、“青善计划”等社会实践项目,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实践品牌。

 

图片

  “学习会”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优秀学生社团

   

  这几年,“学习会”取得了很多成绩——2023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优秀学生社团、2024年报送作品在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活动中获一等奖、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一等奖、团中央全国大学生延安精神宣讲优秀团队、第十九届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等,展现出中大学子的卓越风采。

   

  “学习会”的建设成效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持续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创新,完善全链条培养体系和交叉学科培养体系,构建“基础理论-专业核心-前沿拓展”三级课程体系,建立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全流程质量监控机制。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在“学、研、讲、行”方面夯实学生的理论素养和行动力,培养了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党史党建学学科的学术和实践骨干。

 

   

  “我们都是‘收信人’!”

   

   

   

图片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参加庆祝孙中山先生创办中山大学100周年大会暨创新发展论坛,现场聆听重要贺信宣读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的这半年多来,“学习会”的同学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在自身深入领会贺信精神的同时,以贺信精神为指引,开展理论学习、阐释、宣讲工作,把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更好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即将奔赴基层就业的马院2025届硕士毕业生龚禹竹,她将自己毕业论文的研究主题就聚焦在中山大学红色基因的百年传承。她说:“在研读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后,我心潮澎湃,信中对‘传承红色基因’的强调为我确定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启发。中山大学自建校起就流淌着红色血脉,百年来为党和国家培育了无数栋梁。无论是在抗战时期为民族救亡贡献力量,还是在新时代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乡村振兴,都展现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展现出爱国奉献、追求真理、务实进取、不懈奋斗的精神。毕业后,我就将奔赴基层就业,我将以贺信精神为指引,不负总书记期望与学校教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片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龚禹竹答辩现场

   

  2024级博士生周干兵是博士生宣讲团的一员。在过去一年的宣讲中,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他认识到大湾区青年思想的活跃,也领悟到宣讲工作的光荣。“总书记在贺信中要求我们要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使我印象非常深刻。面向未来,学习贺信精神,在理论宣讲中就是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前提下,充分用好粤港澳大湾区的‘身边人’和‘身边事’,把党的创新理论在大湾区的实践转化成‘知心话’,讲给受众听。”

 

图片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周干兵宣讲现场

   

  今年,大家又结合学校开展学习教育的实际需要,在学校党委宣传部的统筹下,参与组建中山大学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师生宣讲团,召开多次集体备课会,聚焦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准备系列专题课程:廖亮结合统计数据揭示“四风”问题危害性,张泽扬引导“青年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纪国法对标,高妍通过党史案例阐释作风建设时代意义。他们走进学校多个院系,结合学科特色解读精简会议、规范调研等具体要求,以“青年视角”诠释“严”的内涵,引导学生党员将规定精神转化为日常行为准则。

 

图片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宣讲团召开专题备课会

 

图片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高妍宣讲现场

   

  研究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要政治责任,”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陈有志说,“在中山大学新百年征程的新起点上,建设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人才,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进程,着力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这是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全国重点马院必须发挥好的龙头作用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