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至11日,我院“薪火耘乡”红色文化调研实践团赴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开展暑期社会调研实践。围绕“红色记忆与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团队深入挖掘吕田镇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实地走访、专题访谈与文献研读活动,系统了解当地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开发现状。同时,实践团聚焦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探索红色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的路径,力图以“红色动脉”激活文旅潜力,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与镇团委干部合影
吕田镇地处广州从化东北部,素有“广州后花园”之称,森林覆盖率高达84%。作为广州市生态屏障与备用水源地,流溪河正源自吕田境内。为保护水源,当地长期发展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导。吕田同时也是一片红色热土,不仅是中共从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还是抗战时期东江纵队的重要活动据点,现保存有黄沙坑革命遗址纪念馆、三村村党支部旧址、巢德麟小楼等一批珍贵的红色历史遗存。近年来,当地坚持“红色牌”“绿色牌”“特色牌”三路并进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努力实现革命老区的现代化转型与生态高质量发展。
7月9日下午,实践团抵达吕田镇,与镇团委对接调研行程,并就红色资源开发与保护、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等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交流结束后,团队前往新联村调研第一、二次粤北会战战地医院旧址及陆军六十二军一五一师一旅驻地旧址——肇基围大宅院。通过实地探访和走访村民,团队了解了红色遗址的保存状况与当前文旅开发的难点。随后,实践团前往三村村,考察中共从化从北区第一个党支部旧址——白石嘴胡氏公屋,调研该遗址在修缮保护与红色旅游开发中的进展与不足。
7月10日,团队进一步走访了吕田革命烈士纪念碑、尚义社学、巢德麟小楼、黄沙坑革命遗址纪念馆等多处红色地标。调研过程中,团队注意到部分遗址存在开发不当、缺乏专业史料考证等问题,并围绕资金投入、产权归属、后期管理等方面,与相关负责人和当地群众进行了交流探讨,深入了解红色旅游在地方发展中的实际作用和挑战。
向群众了解红色旅游的增收情况以及红色旧址的产权问题
7月11日上午,实践团前往狮象村,采访当地老党员与老村书记,追溯吕田地区在革命时期的基层党建与群众动员历史。访谈中,老党员们深情回顾了艰苦年代参与村政建设的往事,讲述了党组织在群众中深耕信仰、服务人民的使命担当。实践团通过本次深度访谈,获取了宝贵的一手口述史资料,也进一步厘清了该地区红色文化的发展脉络。此外,团队还与驻村干部就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与对策进行了交流,为调研成果的深化积累了现实素材。
采访老村书记、老党员和驻村干部
当日下午,为进一步了解乡村绿色发展与产业振兴的实践经验,实践团前往广东升威实业有限公司进行调研。该公司是较早推进土地集约化流转并实现农业高科技化生产的示范单位。团队成员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实地走访了水稻、果蔬和花卉种植等产业项目,详细了解了从种苗培育到终端销售的现代农业全链条运作方式,切实感受到绿色产业在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实践团考察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过程
此次调研不仅是一次贴近现实、深入田野的社会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实践团成员在与历史对话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在与基层交流中感受时代的脉搏,用脚步丈量红色土地,用青春书写时代答卷。
实践团考察红色遗址、重温入党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