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百千万工程 | “红链山海·稻香共兴”突击队:深耕上角村,擎画振兴图
发布时间:2025-07-30

      为深入贯彻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决策部署,“红链山海·稻香共兴”百千万工程高校突击队于6月17日、7月16-18日两度奔赴惠州市大亚湾霞涌街道上角村,开展“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暨“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员们深入乡村肌理,以圆岭岗的红色底蕴为墨、以画语塘的艺术气息为彩、以村委的产业实践为纲,以青春足迹共绘研学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

 

问道乡情,擘画初章

      行程伊始,突击队便深入惠州市大亚湾,与大亚湾团区委、霞涌街道办事处、上角村委会及环境水务集团绿美农文旅公司等相关单位,开展了一系列集中座谈交流。

 

6月17日团队与霞涌街道办、大亚湾共青团、上角村委、环境水务集团座谈

 

      在深入对话中,团队聚焦上角村产业发展的核心逻辑。村委干部一语中的:比起滨海旅游、石化产业,连片稻田才是上角的天然禀赋。上角村以“百千万工程”为总纲,通过“千亩方”稻田、水厂项目激活集体经济引擎,规划延伸光伏产业、粮食加工链条,夯实增收根基。同时以筹建村史馆为契机,深挖农耕文化、红色记忆、乡贤文化等故事内核,打造差异化文旅IP,擘画“文化旅游村”发展蓝图。这场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为团队后续行动锚定了方向与着力点。

 

7月17日团队与上角村委深度座谈

 

履践稻乡,穗语育心

      带着擘画的蓝图,团队深入乡村肌理,走访圆岭岗民宿与画语塘两大研学核心业态,实地探寻当地产业协同共兴的路径。

      在圆岭岗民宿,红色军训夏令营已接待多批研学团队,筹建中的海上抗战纪念园正将厚重的红色基因深度融入研学产业链。民宿负责人尤老板道出初心:“让青少年触摸真实的历史记忆。”

 

团队在圆岭岗民宿调研

 

      与之相呼应,画语塘艺术空间主理人王仟则巧妙地将无垠的稻田风光与在地文化,通过写生研学、疗愈课程,转化为笔尖流淌的风景,为乡村研学增添了灵动而独特的艺术色彩。

 

团队在画语塘艺术空间访谈现场

 

      对上角村两大业态的考察结束后,队伍结合“千亩方”山海稻香田园项目,利用稻田作物场景赋能劳动教育,讲述了一堂关于田间稻作与国家粮食安全的趣味思政课,推动劳动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上角村的孩子们从观看水稻生长影像到化身“小农夫”角色,从体悟袁隆平院士“禾下乘凉梦”的追忆到参与“食物大分类”的互动,在劳动场景赋能中实现“做中学,学中悟”。当中山大学科学家培育优质稻种的故事娓娓道来时,粮食的来之不易,在他们清澈的眼眸中化作了真切的感悟。创作稻谷画时,孩子们不约而同写下了“节约粮食”“浪费可耻”等标语。这质朴而坚定的心声,正是思政教育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最有力证明。

 

研学课堂

 

赋能致远,续写新篇

      从初夏的云端初识到盛夏的实践深耕,“红链山海·稻香共兴”突击队两度奔赴惠州市大亚湾上角村。这并非简单的行程重复,而是一场带着问题去、揣着方案回、再携深情来的接力奔赴。行程虽匆匆,情谊已深种。从红色展馆的庄重到艺术空间的灵动,从产业规划的宏图到思政课堂的入脑入心,突击队成员们真切触摸到了上角村实现振兴的强劲脉搏——红色为魂、艺术为翼、产业为骨。而最令人动容的,莫过于那颗在趣味思政课上,悄然播撒进孩童心田的“稻穗”种子。这颗凝聚着乡土情怀、科学精神与节约美德的种子,正沐浴着实践的阳光雨露,悄然孕育着乡村振兴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新绿。突击队的身影虽暂别上角,但思想的火花已点燃,行动的种子已播下,情感的纽带已牢牢系紧。队员们带走的,是沉甸甸的乡土记忆与肩头更坚实的责任;留下的,是对“百千万工程”擘画的壮丽蓝图的坚定信念与共同续写乡村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的炽热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