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7日下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南校园文科楼108室召开2025年新生大会暨新生入学教育第二讲。学院相关领导、各教研室负责人、教师代表及全体新生参加会议。学院党委副书记郭燕主持会议。
郭燕副书记主持会议
全体人员唱国歌
沈成飞院长对新生的加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2025年是中山大学百年新征程的开局之年,新生们与我们底蕴深厚的学校共启新篇,意义非凡。沈成飞介绍中大马院的院训是“传道明理、立德树人”,目前学院教师规模在全国马院中位居前列,且学科涵盖面广,能够为全院同学们答疑解惑。结合当下时代背景,沈成飞围绕“AI时代以谁为师、如何学习”的主题展开分享,提出四个“为师”方向。一是以传统为师。百年来,中山大学与党和国家同心同行,学院传承优秀传统,引导学生在学术传统的熏陶中涵养学风、端正品行。二是以经典为师,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大也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历史,感悟真理,汲取智慧,能够为未来发展、为个人成长筑牢思想的根基。三是以实践为师。学院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鼓励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实践过程中涵养家国情怀。四是以挫折为师。当今时代充满不确定性,学生在成长道路上难免遭遇挫折,因此要学会坚持与反思,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蜕变,努力成为有信仰、有使命、有自信的马院人。
沈成飞校长致辞
党委书记陈有志介绍了学院发展情况。他指出,在历史沿革方面,中山大学具有红色基因,学校于1982年成立德育教研室,后经多次机构调整,2014年正式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科建设上,学院学科实力强劲,较早获批多个博士点与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在学科评估中成绩优异,2023年获批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并建有多个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学科研平台;人才培养上,学院师资与学生规模可观,通过党支部、教研室、科研平台“三位一体”建设推动发展;在学术研究和理论宣传上,学院在国家社科项目立项、论文发表等方面成果丰硕,汇聚多位国家级人才,并承担理论宣传和政策咨询任务。陈有志勉励同学们静心苦读、勤奋钻研、独立思考,成长为又红又专的栋梁之才。
党委书记陈有志介绍学院发展情况
教师代表林钊教授以“新生”二字的美好寓意开篇,分享了学术研究体会。他指出,一是热爱是学术生命的起点,学术研究虽枯燥艰辛,但热爱能将其转化为追求真理的欢愉;二是勤奋要体现在博学与明辨上,马克思主义研究需要跨学科知识,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守学术规范与政治要求。他希望同学们始终保持“新生”状态,做到万象更新,生生不息。
教师代表林钊教授致辞
高年级学生代表2022级博士生廖亮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三点心得: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做堂堂正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二是以学习为中心,多读书、思考、练笔,注重全面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三是保持乐观,将挫折视为进步契机,以行动化解焦虑。
年级学生代表2022级博士生廖亮发言
2025级博士生新生代表康梓澳表示,作为中大新百年的首批学生,自己深受学校红色基因的感染,将在马院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共读经典、参与宣讲、聆听讲座等方式提升自己,投身于时代问题研究,传承红色血脉,在民族复兴进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新篇章。
新生代表2025级博士生康梓澳发言
在新生辅导员、班主任的聘任仪式中,郭燕介绍了三位新生辅导员兼班主任,分别是:2024级本科班骆红旭老师、2025级硕士班严林雅老师、2025级博士班吴继飞老师。沈成飞和陈有志为他们颁发聘书。三位老师依次自我介绍,表达了对工作的期待与为学生服务的决心,希望能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沈成飞院长和陈有志书记为新生辅导员、班主任颁发聘书
与会教师们逐一为新生送上寄语,或分享学习方法,或勉励学生珍惜时光、热爱生活,言语间饱含着对新生的祝福和期许。最后,全体人员起立奏唱校歌,歌声激昂,迎新大会圆满结束。
全体人员奏唱校歌
在入学教育第二讲的环节,李珍副院长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她首先欢迎新生加入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强调中大马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也是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重要摇篮。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就涵盖本、硕、博三个层次,这是一个有机衔接、逐渐深化的过程。李珍分别介绍了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帮助新生了解各个层次的定位、要求、课程设置及教学特色等内容。
副院长李珍教授介绍学院人才培养方案
此次大会内容丰富,不仅帮助新生全面了解学院、明确学习方向,更展现了学院对新生的殷切期望与悉心关怀。这让每一位新生在感受学院深厚底蕴与蓬勃活力的同时,更加明晰自身肩负的使命与前行的方向,为未来在马院的求学之路奠定了坚实而温暖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