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打造更具时代感与实践性的课程,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在湛江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协调帮助下,深入实地调研学习,开展第二次现场集体备课会。9月26日至27日,朱亚坤、周寒、周琦、王良慧、文净、黄星星六位老师前往湛江等地,围绕“改革先锋线”“科技创新线”“绿美广东线”“共同富裕线”等主题进行阶段性调研学习,旨在为《走在前列的广东实践》课程挖掘鲜活案例,提升教学质量。
9月26日上午,团队首抵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在李观红经理的介绍指引下,老师们系统学习了种质资源保护、亲本选育等关键环节的专业知识。该基地在种业创新方面的重大突破和成功实践,为将“科技自立自强”“种业安全”“大食物观”等国家战略主题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提供了生动案例。
当日下午,团队赴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听取保护区许何昌先生讲解红树林的生长习性、生态价值与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后,老师们深刻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丰硕成果。这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之地,为开展生态文明思政教学注入了现实厚度与情感共鸣。
9月27日上午,团队前往湛江市徐闻县徐闻港与大水桥水库开展调研。老师们在徐闻港深入货运码头,学习其在智慧物流、应急管理与区域协同上的创新;实地勘察大水桥水库,了解其在民生供水、防洪调蓄及智慧灌溉方面的成果。通过调研,老师们深切认识到徐闻港的战略联通使命与大水桥水库的民生守护担当,二者共同构筑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坚实根基,为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广东故事提供了鲜活范本。
当日下午,调研团队抵达此行终点——茂名高州市根子镇。老师们先后走访了承载千年荔枝种植文明的贡园,展现荔枝全产业链发展脉络的中国荔枝博物馆,以及引领村民共同富裕的柏桥村村委会和柏桥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所到之处,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景象、村民洋溢的幸福笑容,生动诠释了“产业兴农”“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路径,为思政课实践教学镌刻下鲜活的广东印记。
此次调研,团队成员从海洋种业“破卡”到红树林“绿意”,从枢纽“硬联通”到乡村“软实力”,深入学习了广东走在前列的实践智慧。这些案例将有机融入《走在前列的广东实践》课程,助力思政课在理论阐释中扎根大地,在情感共鸣中凝聚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