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与阐释,共同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2025年10月10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组织,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中山大学)成员单位参与的“走在前列的广东实践”主题实践教学活动在广东清远顺利开展。本次活动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深入清远乡村振兴与数字经济一线,实地感受南粤大地在奋进新征程上的生动画卷。来自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广东财经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州职业技术大学、广州新华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等12所高校的25位思政课教师代表共同参与了此次调研。
活动伊始,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陈有志书记和童建军副院长为参与调研的教师团队送行,勉励大家珍惜实地研学机会,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清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行走中感悟思想伟力,在调研中挖掘鲜活案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化为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与感染力的宝贵资源,为共同打造好《走在前列的广东实践》这门精品思政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走进连樟村,探寻乡村振兴的“蝶变密码”
秋日的连樟村,青山叠翠,屋舍俨然,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调研团队的首站便来到了这个曾是粤北山区典型贫困村,如今已实现华丽蝶变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在连樟客厅,教师们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和沙盘模型展示,系统了解了连樟村在党组织坚强领导下,从“污水横流、房屋破旧”的落后村庄,蝶变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丽乡村的奋斗历程。随后,在村讲解员的引导下,教师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漫步于整洁的村道,实地察看村里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分享会现场
教师们重点考察了连樟村的农产品产业发展与基层治理情况。大家看到,在党建引领下,连樟村不仅发展了特色种养业,开发创新农产品,还积极拓展乡村旅游、电商销售等新业态,有效破解了农产品销售难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教师们详细了解了连樟村党支部努力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全国样板的一系列举措和战略推进框架,深切感受到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是如何成为凝聚人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连樟村的巨变,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乡村振兴战略在岭南大地的生动实践,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关于“共同富裕”“基层治理”“党建引领”的生动范本。
二、探访电商园,感受数字经济的“赋能引擎”
告别生机盎然的连樟村,调研团队下午抵达英德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将调研焦点从田野乡间转向数字经济前沿。该产业园作为粤北地区推动产业数字化、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平台,致力于通过电商赋能,将英德红茶、麻竹笋等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乃至全球。
在产业园的调研中,教师们首先了解了园区的发展脉络与整体布局,并特别关注了习近平总书记曾视察过的点位与相关细节,重温了当时的场景与指示。随后,团队围绕“如何将总书记的嘱托转化为发展实效”这一主线,与园区管理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教师代表与园区管理者深入探讨
通过座谈,老师们了解到,政府的创业孵化、技能培训与金融支持政策已成功吸引一批青年返乡。他们借助电商渠道,初步让本土农产品走出了大山。如何将分散的乡村资源有效整合,以形成规模化的产业体系;如何突破销售渠道瓶颈,建立稳定的市场;以及现有扶持政策在基层的实际落地效果,如何能更精准地推动扎根农村的企业突破发展瓶颈?这些来自一线的、亟待解决的真问题,为《走在前列的广东实践》课程提供了关于“协调发展”“青年担当”与“乡村振兴”最鲜活的注解与最深刻的思考。
三、扎根大地育新人,协同创新谱新篇
此次清远之行,是一次深刻的“行走的思政课”。从连樟村感受乡村振兴的澎湃脉动,到电商产业园领略数字经济赋能路径,调研团队的教师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一路议。大家深刻体会到,清远的实践证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广东实践,既需要乡村振兴夯实根基,也需要数字经济赋能添翼,更需要基层党组织的坚强引领。
此次跨院校的协同调研,不仅为各高校教师提供了共享优质实践教学资源的平台,更通过深入的同行交流,碰撞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想火花。大家一致认为,要将此次调研收获的丰富素材、真切感触和深层思考,迅速、有机地融入《走在前列的广东实践》课程教学之中,用广东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用可触可感的真实案例增强理论说服力,用感人至深的奋斗故事激发情感共鸣。
未来,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发挥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中山大学)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组织更多此类深入一线的实践研修活动,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引导广大师生在领略南粤大地“走在前列”的实践智慧中,深化理论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共同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