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人才

硕士生导师

陈奕山 副教授
发布时间:2022-09-23

                                                 

 

 

姓名:陈奕山

职称职务: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农”问题

 

学术经历:

2005年9月-2017年6月,在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习,期间曾在农业银行广东中山分行工作

2017年7月-2022年4月,中山大学哲学系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博士后、特聘专职副研究员

2022年5月-今,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教学工作:

本科生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研究生课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代表性成果:

论文:

     1.《低效劳动何以助推后发工业化?——集体化时期乡村的劳动积累分析》,载《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4期。

      2.《新质生产力如何促进就业?》,载《开放时代》2025年第1期。

      3.《我国农业发展应走规模化还是社会化道路——基于斯密分工定理的讨论》,载《农业经济问题》2024年第6期。

      4.《超越田间生产的农业产业链条与中国农业分工发展》,载《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

      5.《近代以来中国乡村劳动力的就业演变——基于农时的视角》,载《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6.《重启农业生产过程研究》,载《开放时代》2022年第1期。

      7.《“去能—赋能”视角下的小农户发展研究》,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年第5期。

      8.《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生产要素的整合和流动:演变过程及其启示》,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年第1期。

      9.《农时视角下乡村劳动力的劳动时间配置:农业生产和非农就业的关系分析》,载《中国人口科学》2019年第2期。

      10.《1953年以来中国农业生产投工的变迁过程和未来变化趋势》,载《中国农村经济》2018年第3期。

      11.《为什么土地流转中存在零租金?——人情租视角的实证分析》,载《中国农村观察》2017年第4期。

      12.《务农经历、受教育程度与初次外出务工的职业选择——关于新生代农民工“摩擦性失业”的研究》,载《中国农村观察》2014年第3期。

 

联系方式:chenysh7@mail.s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