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生活动

学思践悟 | 第二十六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活动圆满完成
发布时间:2025-03-31

      2025年3月14日晚,中山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会(以下简称“学习会”)在文科楼310室举办了第二十六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活动,研读书目为《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本次活动邀请朱祺助理教授主讲,谢娇和何轩宇两位同学领读。

 

活动现场

 

研读会开始前,朱祺老师提出三个重要问题,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

1.联合政府的主张对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和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的政权构想,与《新民主主义论》的政治纲领有什么不同?

3.结合《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思考毛泽东对“人民”概念的阐述有何变化?

谢娇同学首先介绍了《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的写作背景与核心内容,强调前者诞生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后者成文于抗战胜利前夕。针对朱祺老师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她通过文本比较分析,从政权性质和革命目标、联合对象的范围、政权制度设计等方面系统梳理了《新民主主义论》的政治纲领与《论联合政府》的政权构想之间的关系。最后,她结合两文的历史语境指出,《新民主主义论》主要回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并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论联合政府》则明确提出通过人民战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政权。

何轩宇同学系统梳理毛泽东关于联合政府的主张,基于文本分析与历史语境,动态考察了毛泽东对联合政府与统一战线互动关系的认识演进。他指出,以实行“党与非党的联盟”和民主集中制为特征的“联合政府”作为建国主张的正式确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努力,探索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革命特点的建国方案。

朱祺老师立足中国革命的历史语境,运用文本比较方法重点阐释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及政权建设思想的演变过程。她从《新民主主义论》与《论联合政府》的核心要义切入,指出统一战线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问题是理解联合政府的主张对中国革命最终胜利产生的影响的重要维度,并系统梳理了两篇文章政治主张的内在关联与不同之处。针对“人民”这一重要概念,她指出,从抗日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对“人民”概念的阐释有从强调革命性走向突出阶级性的转变。《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人民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而《论联合政府》强调反对大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作为政治参与者的人民。朱老师还提示同学们在阅读时需着重把握文本所回应的时代问题,并重点关注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经过教师导读、学生领读与自由讨论环节,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使他们对《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的文本内容及其重要影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