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 书信连滇粤,山海皆可平:“情寄山海”书信交流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5-07-11

  2025年5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之“情寄山海”书信交流活动圆满收官!当跨越两千公里的信封在掌心展开,当笔尖划过信纸的沙沙声与高原水乡的风声遥相呼应,“情寄山海”书信活动在这个初夏完成了一场关于成长的温暖接力。

 

广东与云南,中大与鲁史:一场跨越两千里的邂逅


      云南临沧凤庆县鲁史中学,坐落于凤庆县的鲁史古镇,是一所农村山区完全中学。从5月20日到6月30日,中大马院33名学生志愿者与鲁史中学的36名高中生,在三轮书信往来间搭建起了跨越代际的心灵桥梁。这场持续40天的交流,是一场关于梦想、困惑与陪伴的真诚对话。

 

活动初衷:以文字为舟,渡青春迷航

 

线上志愿者培训会

 

  “情寄山海”书信活动旨在搭建一个大学生与高中生书信交流平台,将身处两地、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学生与高中生联系起来。为促使活动顺利开展,学院研究生会联合凤庆县鲁史中学支教团同学于2025年5月23日开展线上志愿者培训会,介绍活动开展与通信学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并详细讲解了通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确保通信活动顺利开展。

 

活动纪实:三轮书信的时光切片

 

   在这三轮跨越山海的书信交流中,一封封手写信件如同散落的星辰,在纸页间闪烁着真诚的光芒。学院志愿者们以温情为笔,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将坚定的鼓舞送入心灵,他们用文字编织着理解与陪伴,那些细腻的倾诉与温暖的回应,必将成为孩子们脑海中永不褪色的印记。

 

志愿者回信

 

学习与成长

 

  “看到你写道,最喜欢的命途是开拓,开拓前人未走之路。我感触很大,像我,像你,我们做的每一件事,对自己来说,都是开拓,开拓我们自身未走之路。我相信你肯定能够在开拓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人生之路!”

  “学习不囿于书本,提升技能、培养爱好、养成习惯皆是成长;人生价值在于融入大我,于社会国家有益,平凡亦可不凡。”

 

兴趣与爱好

 

 

  “关于追剧,你问我喜不喜欢,其实我也爱看,压力大的时候,它们常能让我暂时从忙碌中抽离,放松心情。追剧是一种解压方式,不妨以学习1小时换10分钟剧集,既能提高效率,又不会让自己产生愧疚心理。适当的放松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前段时间,好友帮我抢到了最爱的说唱歌手门票,时隔三年,终于可以见面了,我每天都在期待那一天的到来。想把这份期待与幸福分享给你!”

 

广东与云南

 

  “广州是一个烟火味、人文味与城市感并存的地方。在这里,你既可以感受到许多高校聚集所形成的那种书卷气,也可以在狭窄的小巷、路边的小摊、飞驰的电动车感受到那种人来人往的烟火气,还可以玻璃幕墙的高楼大厦中感受到城市的发达。”

  “说到吃的,你提到的火把节听起来好有特色诶!鲁史的美食和风景一定特别棒,鲜蕨菜、干蕨菜、煮腊肉、粑粑卷、米线……光听你描述我都流口水了!要是真有机会去,我一定找你当小导游~”

 

活动尾声:纸短情长,山海可平

 

  当最后一轮书信发送时,广州的蝉鸣与云南的山风仿佛在云端交汇。这场跨越山海的书信之约,用最朴素的文字载体,完成了最深刻的情感传递——大学生在分享中回望成长,高中生在倾听中展望未来。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关于爱与陪伴的双向奔赴,能在更多年轻的生命里,写下温暖的注脚。

 

  “参与“情寄山海”活动的四十天,像一场跨越两千公里的心灵共振。给鲁史中学的学妹写回信,亦是回望自己高中的迷茫——学习方法、未来期冀,在笔尖渐明。他们问‘如何平衡学习与兴趣’,我分享错题本技巧时忽然懂了“温故知新”的分量;读到‘想考去沿海看看’的字句,仿佛看见曾经仰望星空的自己。纸短情长,每封回信都是一次自我回望。原来陪伴少年成长的同时,我们也在重新读懂青春。山高水远,笔墨为桥,这场双向奔赴,让我更明白“分享”本身就是一种成长。”——志愿者 谢娇

 

  “信件中,那些对青春的迷茫、失措和对未来的憧憬、好奇总深深触动我,所以我的每一封回信都没有给自己设置上限。我尽可能多地给他们答疑解惑、向他们介绍学习技巧、沟通技巧与未来规划,希望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去传递一个信念:人生无上限,当自信前行。这些孩子包括过去的我们似乎都觉得,高考就是天,没考好天就塌了,所以我们都痛苦、迷茫,往往在挣扎的过程中错失美好、动摇信心。但请相信:奋斗征途上,竭尽全力,便无悔。”——志愿者 李昱辉